中新网4月14日电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4日消息,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深入整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建设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建立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精准提示潜在受害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涉诈网址87.8万个、APP7.3万个、跨境电话7.5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18.7万个、APP46.9万个、跨境电话39.7万个,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预警超6亿人次。为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一、2022年2月,江西省某市受害人洪某某下载了一款名为“京东.J.R”的仿冒APP,受到“额度高”“利息低”等表述诱导,注册账户并申请贷款。平台谎称其账号异常,需转账到所谓的“银保监会账户”进行验证,洪某某先后多次转账,合计被骗5万元。
二、2021年8月,江苏省某市方某某下载了“阿聊”APP和“汇龙支付”APP,参加所谓的“高额”任务返现活动。平台以连单任务、信誉不足为由让方某某先充钱再重启任务,方某某累计被骗11万元。
三、2021年11月,四川省某市张某某接到谎称某电商的客服电话075xxx384,称张某某购买的尿不湿因质量问题可申请退款。张某某未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信息,按照对方指示进行转账操作,合计被骗7.5万元。
四、2021年6月,诈骗分子冒充浙江省某市派出所民警,联系郭某称其已涉嫌诈骗被立案,并要求郭某登录仿冒的某公安局官网查看立案信息,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郭某按照诈骗分子要求转账,合计被骗50余万元。
五、2022年2月,河北省某市受害人胡某看到炒股广告,下载“平安证券”仿冒APP进行相关投资操作,开始投入小金额盈利并提现成功,遂加大投资金额,最后提现失败,合计被骗50万元。
六、2022年1月,湖北省某市张某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平台客服,能准确说出张某某个人信息,并表示要帮张某某消除“校园贷”记录,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张某某按照对方要求向多个网贷平台借款,并分别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合计损失6万元。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利用APP进行诈骗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之一,约占整体案发量的六成。其中,网络兼职刷单、快速贷款等诈骗APP较多,特别是有一些仿冒各大银行和金融平台的APP具有较大迷惑性和欺骗性,广大人民群众需提高防范意识。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各类网站平台特别是具有社交属性的相关平台要严格落实企业责任,加强涉诈信息处置,坚决把好第一道关。手机厂商、安全厂商、浏览器厂商等要积极接入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应接尽接、不留死角,织密预警劝阻网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贡献力量。
标签:
曝光 诈骗 网络 国家 网信 办 一批 电信
1、骗子举报网(www.7bie.com)是以公益分享与交流方式运作,所有骗子信息均来自网友个人举发!纯属网友个人行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2、用户被骗后,可点击《骗子举报》对骗子进行发帖曝光,请熟知 并知晓发布作假 及诽谤他人的相关法律责任!请自行承担!请发布真实内容!
3、若发现曝光信息内、有被误发、误判 或不属实等情况!可点击《申请删帖》发帖申诉!本站将对相关信息做出 删除 或 修改 对应信息!
4、由于是开放性运作方式,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内容,若读者发现违法问题,请联系我们。(如涉及广告、买卖、医疗、法律或投资、版权、侵权等问题 我们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5、本站有权删除任何违反法律的内容,并将他们列入黑名单,所以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私 服、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请大家自律。
6、最后强调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发布,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会对其内容负任何责任。
7、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