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前后
都是涉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
提前查询成绩、花钱改分数
心仪学校分不够,花钱保录取
……
套路层出不穷
今年,骗子又出新花样了!
6月9日,十堰市公安局东岳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在朋友圈看到一条疑似诈骗的短信,内容是:尊敬的考生***,经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回放录像中,监控系统显示您在2022年6月7日上午的语文考试(9:00—11:30)中,于10:46分,动作浮夸,手握不透明笔杆,挥舞右手,疑似作弊行为,请端正考试态度,拨打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热线*******进行确认。

民警分析,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的短信后,往往会陷入恐慌之中。一旦信以为真拨打电话,接下来对方会以“教育厅”(或工作人员)的名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之类的操作,一般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都会一一照做,逐渐落入骗子的圈套。
警方提示
高考作弊是一种违规行为,教育部门不会以短信、电话这种非正式途径私下联系学生。如果高考中有作弊行为,会在高考结束后,经多方核实后通过文件形式下发。收到这类短信应第一时间与老师、学校、当地教育部门核实,万一不小心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除此之外
这些骗局也要擦亮眼睛!

01
“提前查分”骗局
高考完,学生和家长最想知道的必然是分数。诈骗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交纳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02
“补录名额、内部指标”骗局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03
“补助金”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04
“填报志愿指导”骗局
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趁虚而入。
05
“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警方提醒: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骗子手段花样百出
学生和家长
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如发现被骗,请立即报警
来源:十堰晚报